编者按:
我校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向我们讲述为师之责和为师之道。他们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写出了闪光的人生。他们的先进事迹荡涤心灵、发人深省。正值暑假轮休期间,学校特开设“榜样”系列报道来讲述他们的故事。希望我校教职工都能成为优良师德师风的践行者,争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去谱写属于我们,属于台科院的新时代园丁之歌。
今年是她来台科院的第十年,期间她做了4年辅导员,6年专任教师。无论是什么角色,她都觉得自己很开心,这跟她从大学时代起立志要成为一名高校教师不无关系。因为热爱,所以投入,因为投入,所以幸福。 校级优秀教师 李娜 很荣幸今天能够站在这里,也非常感谢学院领导和同事的推荐。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我这些年的一些工作情况。 一、思想方面 在准备这个汇报的时候,翻了一下之前的老照片,往事一幕幕像过电影般放了一遍,重温了在台科的这九载光阴,真的是感慨颇深,话说人到中年感慨多,果然真实不虚,我这里找了三张照片。 第一张是我校的第三课堂第一期彩排花絮,当时我校所有辅导员集体上台演唱当年的神曲:最炫民族风。看我们林晓和丹笑的多开心,那时我们大部分还是单身,现在大部分都是娃妈甚至是俩娃的妈了。光阴或许就是这么悄悄溜走的。 第二张是我带的第一个班级的毕业照,和这班学生真的很亲,那时也在做辅导员基本住校,所以大一的晚自修我大部分时间都和学生一起上,提前组织她们备考导游证,最后结果也不错,大二时30人报考全国导游证考试,18人通过。 最后一张是到目前为止我教到最优秀的一个班级,何红梅老师的班,这班学生真的很棒,非常积极认真,也非常团结,教到最后一个学期,甚至有一种不舍的感觉,所以就有了这张照片。 上面的三个角色,不论是什么角色,我都觉得自己是在用心去做,同时也做得很开心,我觉得我很幸运,因为我把我的爱好变成了我的工作,因为我喜欢校园的工作氛围、也喜欢教书育人,所以从大学时代就立志要做一名高校教师,然后就开始为之努力,至今从未改变。所以从这一点上来讲,也可谓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了吧。令人欣慰的是我感觉自己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在台科这些年,我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最主要的是因为受到学生的认可,不管是在当辅导员还是班主任,亦或是专任教师,我同学生的关系始终是亦师亦友,大部分学生会喊我“娜姐”。在当专任教师之后,感觉自己和学生的距离并没有拉远,因为我们专业的每届学生,我基本上都会教1年半到两年,平时除了上课之外,我喜欢和学生交流,和他们聊人生、聊兴趣、也会经常给他们一些鸡汤,所以微信里的朋友就越来越多。 很荣幸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一些认可,如我曾获浙江省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台州市大中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优秀班主任,在近两年学校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 二、教学方面 我主要负责教授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因为本科和研究生都不是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地道的门外汉,所以最开始只能上英语课,后来慢慢接触专业课,到现在已经可以上一些专业核心课程了,这真的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我越来越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有无限可能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只要肯花心思和功夫,起码在文科领域是没有专业壁垒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比较喜欢花心思在研究教学方法上,想着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说实话,我们旅游专业的课程对于学生来说真的不难,他们完全有自学的能力,缺的只是学习的氛围和动力。所以每接到一门新课,我就先把课程内容研究一遍,自己弄通弄懂之后就开始想着怎么把这门课分解成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讲解给同学的一个个任务,等到开学初,我先进行一两周的课程概要讲解,接下来就把课堂交给学生了,我负责做的是组织台下的学生互动,并对学生台上讲的内容做总结和点评。在课下我会找学生聊天,得到的反馈是娜姐花样真多,她的课糊弄不得。另外我还想说一下课堂上玩手机这件事情,我觉得让学生不碰手机是不可能的,既然不能不碰,那就让她们的手机忙起来,蓝墨云这类平台真当是好,我是17年开始使用的,学期初先告诉学生平时成绩暂70%,不参与平时活动,妥妥的挂科,课堂上我会时不时发起各种活动,同时在课堂上我会抛出很多问题,让学生现场利用手机自己找答案,然后再变成自己话脱稿进行回答,这样穿插进行,他们真的是没空做低头族,所以我感觉自己上课学生的抬头率还算不错,在学生心目中我不是很凶的老师,但是他们却知道我的课需要思想在线不能肆无忌惮的刷剧玩游戏。 除了常规的教学工作之外,我也参与了一些与教学技能相关的活动,如学校优质课程评比、省级和校级教学技能比赛,去年运气比较好,拿了两个微课省级一等奖,还入伙我们陈文忠老师的大学生乡村振兴团队,指导学生参赛拿了一个省级银奖。不过我觉得让我花心思最多也最失落的是我们专业的学生技能比赛,我们专业技能比赛没有单项奖,也没有团体奖,比赛要求学生五项全能。我们教研室由我负责每年的校导游大赛的筹备工作,我们校赛是为省赛选种子选手的主要途径。每年10月初开始海选,12月下旬进行比赛,历时三个月,要经过数轮淘汰,数次彩排,最后选出的学生先参加校赛,再参加省赛,而省赛备赛一般从寒假开始启动,全体教研室集体参与辅导,返校后再集训1-2个月,说实话我觉得我们真的准备算比较充分的了,但是成绩真的不理想,从我11年入校至今,我们专业省赛一等奖只拿过两次,二等奖只拿过三次,基本都是三等奖。因为没有短板才有可能拿一等奖,但是在我们专业感觉没有短板的学生是可遇不可求的,尤其是英语和才艺,所以这至今仍是我们专业的痛,找不到出口,需要和其他专业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三、科研方面 最后引用一句诗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育人是我毕生的事业追求,在后续的工作中我将再接再厉,勇攀高峰。 最后,我想讲的是科研方面,就如省赛要求我们学生五项全能一样,新时代也要求我们教师N项全能,这里当然科研也是不能少的,由于没有专业基础,所以与专业相关的科研也是零起步,我这个比较喜欢新事物,所以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都想研究研究,但是科研处组织我们老师去参加了一个省社科联专家做的讲座,我听进去一句话:做科研如打井,需要深挖才能出水,涉猎的面太广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后来我就认真思考了自己适合深挖的方向,这几年主要做了上面这几件事情,我知道现在的深度还远远不够,需要继续探索和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