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学校新闻
通知公告
学院动态
媒体聚焦
产教融合
招标采购
行走在学习的路上│浙师大郑逸农教授来校开展教学系列讲座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19-09-30 访问次数:4147 字号:[ ]

9月23日-25日,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特聘教授、硕士生导师郑逸农教授应邀为我校新入职教师作题为“专业技能训练”、“教育理念介绍”、“评课方法介绍”等教学方面的系列讲座。

3.jpg

1.jpg

郑教授结合自身学术研究和多年教学经验,通过主题讨论、案例分析、师生互动等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堂教学规范、教学专业技能、学生自主成长的理念、三维评课模型等知识,为新入职教师今后更好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障。

2.png

期间,每位新教师都理论联系实践以“讲课”的方式上台展示。郑教授对每位新教师的讲课进行了详细的点评。

最后,郑教授肯定了这三天新入职教师的表现,并送给新入职教师一句话:“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人从外面打破是压力,从里面打破是成长。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主动学习,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而努力。”

听完郑教授的讲座和“一对一”点评,新教师纷纷表示,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想,明确了方向,从而更加坚定了从事教育工作的决心和信念,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而奋斗。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师 张英

在培训过程中,郑教授多次提及青年教师要自强。只有自强才能专业,只有专业才能获得自我尊重和他人尊重,筑牢职业生涯根基。同时,我也牢记任娜委员在培训开班仪式中对我们的谆谆教导,要“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做党和人民的“四有”好教师,为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教师 罗勇波

培训时间虽短,但内容充实,受益匪浅。其一,讲课老师传道授业,一丝不苟,发人深省。其二,同学同窗藏龙卧虎,各有千秋,值得学习。其三,教师工作解疑答惑,春风化雨,任重道远。短短的三天培训只是一个开始,作为新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得加强自我学习,争取早日从一只“青椒”成长为一块“老姜”。

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郑师虔

郑逸农教授的讲座让我充分意识到自己离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还有些差距。之前,我一直是以一个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当老师,总是觉得只要把知识点讲得细致通透,同学们就一定可以接受、消化,郑教授的分享与传授给了我当头一棒。期待自己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可以做到郑教授所说的“学生在前,老师在后”,并不是一直讲述知识点,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而是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以教促学,对同学们进行科学引导,让同学们能够自主成长。

经贸管理学院教师 叶小健

郑逸农教授从形体谈吐、教学设计、课堂控制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讲课,并通过教师试讲,找出每位老师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我的感悟是新事业,新征程,教学道阻且长,从缺陷中寻找方向,事业终将辉煌。

会计与金融学院教师 陈静

郑教授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专业与严谨“。他不仅从语言、仪表、教案等刚性条件阐述了教师的专业职业素养,而且反复从理念上倡导”先生后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这让我对如何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师有了明确参考目标。同时,我深刻感受郑教授对待教师这份职业的敬畏之心,只有对职业的敬畏、专业的敬畏,才能得以始终。

人文旅游学院教师 李宗露

郑教授旁征博引,结合自身几十年实践教学经验和理论科研成果,引用大量鲜活的案例,从课前教案的准备和撰写、课堂实施过程中亲和力的展现,课后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详实的解说,并通过实战演练的形式对每位学员开展了一对一指导。三天的学习可谓一场教学的饕餮大餐,对初入职场的教师而言,其面临的困惑和短板都得到了精准的训练。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我将在之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实效性改革,秉持“非指示性”的教改理念,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转讲授为引导,将课堂还给学生,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共同发展。

社科体育部教师 安燕妮

郑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于教师角色的认知和定位、对于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去上好每一节课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参加培训的各位新进老师风格迥异、绘声绘色的讲课展示,让我有了一次难得可贵的取长补短的机会。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这也是我需要不断去学习和挖掘的。朝向阳光,追逐成长,努力成为一名专业的教育者!

创业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干事 林别雨

郑老师利用了三天的时间,将为人师表的道路在我们面前缓缓展开。郑老师向我们详细介绍教案撰写、说课及模拟上课等教学能力训练的方法与技巧,并向我们详细呈现了“非指示性”教学改革的相关内容以及基于学生自主成长的教学理念。郑老师的讲授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老师并不局限于讲解知识,小至穿衣风格,板书字体,大至与学生互动的方式,无不透露着教学的艺术与智慧。这次培训提升了我们的教学技能与教学理念,为大家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我校人才建设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