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7月7日,我校在第一报告厅举办了专任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系列讲座,分别邀请了霍丽娟、韩志刚、胡赤弟、蔡可等知名专家学者授业解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徐森富,教务处、各二级学院负责人以及全体专任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教授霍丽娟作题为“新时期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和路径”的讲座。霍教授以众多经典案例为切入点,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挑战,总结分析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要求,解析了职业院校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并重点介绍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和方法。 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韩志刚作题为“建立螺旋运转体系,扎实推进珍改工作”的讲座。韩教授从整改工作的意义、整改工作的顶层设计、怎样开展整改工作等方面作了讲解,并列举了一系列的经典案例解析了理论结合实践的工作要素和工作方法。 宁波市教育党工委委员、教育局副局长胡赤弟作题为“深化产教融合——以宁波高职院校为例”的讲座。胡副局长从高等教育的历史定位、构建地方服务教育体系、探索产教融合的机制、发挥政府统筹办高等教育四方面深入介绍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和基本逻辑,并重点介绍了宁波地区高等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情况,以及校、政、企、行业等如何联合助推高校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 中国知网浙江分公司销售总监蔡可作题为“科研:中国知网精准助力学习科研”的讲座。蔡老师以中国知网文献查询为例,详细讲解了科研文章搜索、随问工具、精准查找等网站功能,并重点介绍了如何通过知网后台数据统计来查资料、定方向、做科研等。 此次系列讲座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我校全体专任教师倍受启发,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提升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推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增添助力。 人文旅游学院教师 杨临佳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白了教学整改是高校建设与发展必经的过程,也是学校全面检阅教学工作的过程,更是坚守航向,驶向未来的历程;理解了要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因此产教融合将是地方高职院校转型的关键;认识到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应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和信息素养;了解到我校为学术科研所投入的巨大精力,坚定了未来做好科研的决心。 “教学”之业,道阻且长,每一位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都是行者,只有将前辈专家们的经验内化吸收,且行且思,与未来自己的教学科研相结合,不断磨炼自己,提升专业素养,砥砺前行,才能无愧于“为人师表”,才是“学生之幸”。 会计与金融学院教师 杨雅琦 此次培训让我深刻意识到信息化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我迫切需要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日常教学设计和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整合,这也将督促我不断反思与优化课堂教学,为今后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积累经验和素材。同时,此次培训也启发我跳出课堂和学校,去思考职业院校如何发挥作用服务地方。深化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不仅能促进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也将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地方产业升级转型,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经贸管理学院教师 刘谱 听了“科研:中国知网精准助力学术科研”的讲座,发现知网能带给我的帮助比想象中要大得多。它的网络首发功能,能帮助我把握学科前沿动态,进行更加有效的科研和教学;它的检索技巧,可以帮助我快捷全面地获取知识,节省查找时间,使信息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前做课题,选题、写文献综述花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知网使用计量可视化分析,可以帮我进一步缩小选题范围,从网络首发的文献中获得选题思路来源,然后利用指数分析判断该选题有没有继续进行的必要,这些功能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今后我要加强学习,到网上去体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我相信运用知网数据库,一定会让自己的科研和教学再上新台阶! 汽车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洪洋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到来,霍丽娟教授的讲课内容正是我们急需的。本次培训虽然只有3小时,但让我深受启发、受益匪浅,让我对职业教育4.0中所需的信息化教学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作为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师,我要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同时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与课程设计,将本次培训所得积极地运用到平时的教学设计中去,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 机电与模具工程学院教师 任建平 胡赤弟副局长的讲座内容,特别是探索产教融合的体制和机制给了我很多触动,启发了我对产教融合建设的思路,结合浙江省模具产业链发展和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如何建设好专业。一是政府牵头,创新机制,夯实校企合作基础,搭建互利共赢平台;二是进一步巩固、深入合作省级示范性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三是校企师资队伍互培互聘、相互补齐短板;四是深入推进现代学徒制;五是促进校际交流,合作双赢机制。 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 韦海忠 “以诊断与改进为手段,促使高职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自我质量保证机制。”而激活这种机制的载体和流程便是培育质量改进“8字螺旋”。这涉及每位师生员工,事关工作(学习)方式、流程、形态的深刻变化,需要有个认识理解的过程。学校应认真研究,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既激发自我整改的内生动力,又联动产生新的动能,使学习、创新成为自身需要、自发行为,使得组织和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同步得到提高。二级学院要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完善体系建设,强化改进落实,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整改工作。
首页
宣传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