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处是课堂,人生处处遇名师。古往今来,变化万千。唯有名师好课,熠熠生辉。”
为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院组织学生线上观看学习金一南教授主讲的《一堂好课》之百年苦难,百年辉煌。
我们为什么要爱国?我们怎样才能真正地爱国?围绕这两个话题,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通过丰富的史料和热血的故事,讲述中国百年救亡的苦难斗争史和百年复兴的辉煌奋斗史。
从“百年苦难”涅槃成“百年辉煌”,通过观看《一堂好课》,我们懂得了五千多年来,因为有着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和坚定不移的爱国主义信仰,中华民族经受住了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历经百年苦难走向伟大复兴,我们心中家国天下的燃情基因深入骨血从未丢失。
同学们也为此各抒己见,分享了各自的体会。
郑文倩同学:
看了金一南教授的思政课,我受益匪浅。近百年来,我们历经磨难,饱受沧桑,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之中顽强抵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能够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正是得益于我们的信仰,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祖辈不辞辛劳,一步一步靠自己发展,因为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
如今的我们早已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我们正带着5000年的血与泪,波澜壮阔的迈向世界的舞台。现在的中国,还未完全统一,我们不允许任何力量干预和介入,这是我们要准备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实力和决心。
何其有幸,生于华夏。有幸生活在千年变革之际,可以走在伟大的复兴崛起之路,我们不能辜负这份幸运。我们,更应该努力的活下去。为我们的祖国贡献出一腔热血,不断为了更好的未来而不断奋斗。
卜元元同学:
观看完金一南教授演讲的《百年辉煌》,我感触很深,不是说言辞有多么的华丽,但是就是这些简单质朴的的言语,却能直击我的内心。听着金教授的演讲,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仿佛在我眼前一一闪过,它时刻提醒着我历史带给我们的耻辱。习总书记说过,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所以当我在感叹我们此刻身处的和平年代的同时,更要铭记住历史,虽说历史没有真正的答案,但是只有我们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我们终将获得成功。
“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处可走”,当金一南教授引出任正非的这句话的时候,我体会到了苦难和辉煌是交相呼应的,历史将不会重来,可困难始终存在,未来,仍然需要我们去努力。
刘巧玲同学:
在黑暗动荡的年代,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着我们工农阶级,把推翻压迫,剥削的旧社为己任,以让劳苦大众翻身解放,建设民主、平等、富强的新中国作为终身奋斗目标的坚定信仰,开启了漫漫斗争之路。他们经历数不清的苦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饥饿寒冷没有消灭他们斗争的志气,数倍于自己的敌人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飞机大炮没有消灭他们斗争的勇气。前面的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继续站起来,勇往直前,无怨无悔。回顾我党的经历,你会发现党的成长过程就是浴火重生,每经历一次苦难都成熟发展一点,直到走向辉煌。
颜欣雨同学:
一个国家面临危难,面临无人挺身而出,无人横刀立马,都在蝇营苟且的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凭借着满腔的热血,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终于得以屹立于世界之林。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是敢于胜利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好,平潭跨海大桥、5G等这些成就使人惊叹。现在,我们一定不要忘记我们国家还没有统一,百年救亡,百年复兴,无数的中国人,就为“救中国”这三个字而浴血奋战,我们要承担起属于我们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属于自己的绵薄之力。
沈雨凤同学:
这堂直击灵魂的思政课,金一南教授围绕“我们为什么要爱国”和“怎样才能真正的爱国”两个话题,通过历史和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从苦难到辉煌的两个百年历史,期间无数金句燃起了中华民族每一个人心中的热血。“敢于胜利是火焰,是光明”。正因为如此,我们如今的和平与强大从何而来?是近代中国从深重苦难中走出来,是上溯至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敢于胜利,敢于斗争中获得的。正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们身处在这个百年变局的大时代里,我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参与着国际力量格局的演变,也因有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也在一步步走向复兴!
胡凌瑜同学:
观看了金一南教授的思政课我深有感悟。讲座中,金一南教授细说中国近百年的苦难与辉煌,从第一次近代战争、甲午战争开始中华民族受辱屈辱,无数革命志士的探索中国如何摆脱衰败,直到毛泽东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战胜利。中国因此慢慢从东亚病夫的名称中走出来慢慢的走向民族复兴。
从我们这一代开始曾经的凝聚力开始流失。重新让我们找到那份凝聚力是我们的责任。曾经的百年,中国人创建了新中国,未来的百年,我们要牢记历史,不断创新,为我们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1949年到2049年要完成伟大的民族复兴,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正在参与,中华民族在一步步实现复兴,这也是一次“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