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了2021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对策类课题立项名单。我校教师苏晓萍的课题《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榜上有名,实现了今年省部级课题零的突破,也是本批48项立项课题中仅有的二项高职院校课题之一。
此课题凝结着苏晓萍老师对传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对“非遗文化传承在培育民族认同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一重要意义的认同。
苏晓萍老师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活化石,是地区文化的载体与见证,自从2009年第一次看到东阳木雕和东阳竹编,便深深喜欢上了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以此作为自己科学研究的方向。十年来各类课题的研究都与非遗相关。
调研过程中,苏晓萍老师发现非遗传承人承载着非遗的薪火,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核心要素。但在市场化、城市化、工业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生态环境急剧变化,切实保障传承人的权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代表的传统文化十分迫切。在与非遗传承人接触的过程中还发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苏晓萍老师产生深深的担忧和思考:难道我们的后人只能通过博物馆、书籍等静态的方式了解这些精美的手艺?此后,她通过对我省6个地区共计118名传承人的调研,分析了非遗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最终形成了一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该调研报告中呈现的问题得到了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苏晓萍老师进一步梳理总结、志在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2020年7月份写第一稿开始,期间咨询专家、屡次修改、打磨论证,最终定稿提交。每一次修改虽然很痛苦,但蕴含着苏老师浓浓的传统文化情结。
据了解,苏晓萍老师计划下阶段围绕传统工艺的创新性发展方向进行深入,同时成立电商公益工作室,帮助非遗传承人通过互联宣传和网售卖非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