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规章制度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2017-04-14 10:44:04访问次数:2040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以及《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十二五”期间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浙教高教〔2011〕16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管理,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丰富专业建设内涵,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建立体系

一、基本思路

(一)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树立全面教学质量观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校发展力的基本制度保障。

(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以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为主线,以检查、督促、评价教学工作为重点,遵循定量与定性、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的组织运行机制。

(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的目标是促进高技能领班人才培养。不断强化质量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把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管理理念

(一)树立全新的质量观念。学校的教学质量体现在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全上下应树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全面素质质量观以及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多样化质量观,实现教育观念、人才观念、教育质量标准以及学习过程观念的转变,并内化和落实到具体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去。

(二)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质量管理涉及方方面面,人人有责。各部门、二级学院应积极发动和吸收包括学生在内的每一个成员参与质量管理,并充分肯定其在教学质量建设中的作用。

(三)加强全过程质量管理。在教学管理中,要树立“质量形成于教学全过程”的观念,强化过程控制,将教学管理贯穿到学生在校三年的全过程各主要教学阶段,严格控制教学过程的运作效率与效益。

(四)实施全要素质量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不仅仅是教学工作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各相关部门、二级学院要通力协作,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要形成“领导重视教学教师热爱教学学生关注教学经费支持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政策支撑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的良好氛围。

(五)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建立全面、系统、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包括目标体系、组织体系、方法体系、制度体系、信息反馈调控体系,并予以具体实施,从而全方位、多渠道、多式地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保障体系

(一)目标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保障的目标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设计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科学制订并严格执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制定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工作一线的技术、管理、服务骨干的素质与能力为导向,从职业分析入手,围绕领班型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要求和专业技能的要求,坚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和产学研结合,坚持个性化人才培养思路和改革方向,坚持课内教学活动和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理实一体、工学一体,从而实现教学的整体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经过专家论证确定,必须认真组织实施,严格执行;确需对培养方案进行调整的,应按规范程序递交申请进行审批。

2.大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调整,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专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本”、“源”,专业的规划与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衡量校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要根据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要求,以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领班岗位的需要为原则,从我师资、实训等办学条件出发,特别应注意遵循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变化规律,科学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优化专业设置,形成合理的专业结构和布局,促进学校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大力扶持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教学质量优、社会需求面广的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努力提高新专业的办学水平,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有机结合的各类领班技术技能人才。

3.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课程是教学实施的重要载体,课程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基础,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单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课程建设必须以转变教学念为先导,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领班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及特点制定课程标准。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对实践性课程标准的编写要充分体现“重应用、强能力”的要求,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建立课程开发工作室,开发“1+N”课程包。严格按照课程标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行为。通过课程的建设,逐渐形成以合格课程、院级精品课程、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体系。

4.强化教材建设与管理。教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要做好教材管理工作,规范教材选用程序,选用的教材必须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体现高职特色,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同时通过特色教材建设立项、联合编写教材等方式,积极推进教材建设工作。

5.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与选聘。严格按照高职教学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大任课(尤其是外聘)教师任课资格和教学水平审核力度,规范教师聘任程序,建设一支教育念新、改革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采取进修、培训下企业锻炼等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实践操作水平、领班管理素质和学历层次。

6.严格课堂教学要求,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教师按照《教师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教学工作根据课程标准和进度计划认真备课,规范设计教案;要加强课堂管理,组织课堂教学,教育和督促学生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学习,克服教与学的“两张皮”现象;要根据高职课堂教学的特点,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做学教合一;讲授应努力做到精炼准确,条理清晰,反映专业的新成果、新进展,突出重难点,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7.深入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要以学生为本,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生实际出发,开展有效教学探索,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有效教学方法,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同时,积极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改革传统教学手段。

8.构建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内容、条件、管理和评价等。针对实践教学中的主要环节制(修)订实验实训教学考核、实验设备的管理、安全管理、实验实训耗材的管理、实验室环保工作、信息和档案管理等规定充分利用毕业综合实践平台,以及有计划的到点指导,加强毕业环节实践教学质量监控。

9.进一步加强考试管理和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有关部门、二级学院及其所属系、教研室根据相关规定和各自分工严格审查试卷、加大监考力度、客观阅卷评分、分析考试质量;并且努力改革课程考试考核方式,完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10.强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加强对学生就业率及就业品质、用人单位评价、各项竞赛获奖率获奖层次、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调查与统计分析,为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工作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二)组织体系

在教学质量监控过程中通过“分级管理、分工负责、协同监控”的原则实现教学质量各环节的逐级监控。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各自职责开展相关工作,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目标和主要教学环节的宏观监控为主,在分管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督导处等相关部门负责层面的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充分发挥教学工作委员会的决策、咨询功能,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二级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过程自我监控为主,在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负责对本学院层面各教学环节质量进行监控。

3.系、教研室的教学质量监控以教学环节的日常监控为主,由系、教研室主任负责组织本系、教研室教学工作的质量监控,配合学校、二级学院组织的各类检查评估,严把各教学环节的质量。

(三)方法体系

以检查评估为重点,以教学信息监控为辅助,针对教学全过程实施监控。

1.组织常规教学检查。相关部门要依据《教学管理规范》、《教师教学工作规范》等经常性组织常规教学检查,随机听课,查阅教案和作业,巡查课堂生态,发现问题及时指出,要求纠正,确保常规教学工作顺利有效。

2.有重点地开展“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要根据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教学工作情况要求有侧重的开展检查,确保三个不同时间节点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3.开展专项督导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新进教师”、“外聘教师”、“实验实训课程”等专项督导听课活动,召开开课班级学生座谈会和教师评课会,刊出《督导简报》。

4.组织学生评教活动。每个学期一次组织全校学生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对本学期本班任课教师教学总体情况进行评价打分,作为本学年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5.组织教师工作互评。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工作互评活动,其中包括了本二级学院的领导、教学工作领导小组、同教研室教师及全体教师的评价打分。

6.掌握学生信息员教学反馈情况。组建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发放教学情况反馈表,要求对本班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意见建议,便于掌握教学动态及学生需求,有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

7.逐步地有重点地对学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情况开展评估。

8.组织期中期末考试及考试分析。要根据教务处的要求对试卷命题严格审核把关,确保试卷质量,同时严肃考风考纪,准确阅卷评分,并做好考试情况分析及小结,比较科学合理地对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监控。

9.组织毕业顶岗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检查。根据不同时间节点的任务在毕业实习的初期、中期有重点的对实习生的实习和论文(设计)任务落实和进展情况包括指导师的指导工作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予以公布,对于不到位情况及时加以督促和整改;并且要求做好毕业实习结束阶段答辩和评价等工作。

10.组织校内外实习指导师评价。学生在校内外指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开展顶岗实习。根据实习生的知识技能掌握与应用情况、实习表现及效果,校内外指导师作出书面评价和成绩评定。

11.组织人才培养方案评审论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年进行制定或修订,尤其是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及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经过校内外专家的论证、评审来确定。

12.组织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每学年组织一次,从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3.各二级学院(社体部)组织教师年度绩效考核。教师的教学工作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年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考核。

14.开展系(教研室)考核。每学年结束,以系(教研室)自查、二级学院考核、学三个步骤进行,考核基础建设、内涵建设、课堂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教学改革、重点工作等方面,优化专业,提升学院办学内涵和人才培养水平。

15.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平台采集工作为契机,充分发挥导向作用促进专业建设,推动教学质量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16.实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教学业绩提升计划。教学业绩提升计划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涉及保障条件、教师状况、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改革和办学特色、校企合作与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开放办学等方面,这一计划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17.组织毕业生对教学满意度的测评。毕业生对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师教学水平及师资队伍实力、校风学风等方面满意度的测评是对本校教学工作的鞭策与促进。

(四)制度体系

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为先导,严格执行为保障,全面监控教学质量。

1.教学主要环节管理规定。在教学工作中认真遵照执行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重点专业建设管理规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关于制定课程标准的原则意见》、《教材管理规定》、《考试规程》、《全面实施职业资格证考试的规定》、《校内实践教学管理规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规定》、《实训室管理规定》、《校外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2.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明确督导工作是及时检查、监控教学过程,收集、反馈教学质量信息,以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机制,目的是通过对教学工作的督查、指导,将相关信息上报学校领导并反馈给教学管理部门或二级学院(社体部)及教师,从而发挥监督、指导作用,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督导员管理办法》明确督导员聘任条件与待遇、工作职责与任务,有重点地对学校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开展比较深入的督导活动。

3.教研室考核办法。《教研室考核办法》及其《教研室评价标准》从基础建设、内涵建设、课堂与实践教学、校企合作与社会服务、教学改革、重点工作等方面进行考核,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和人才培养水平。

4.教师管理制度。《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若干规定》、《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规定》、《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管理规定》、《新老教师结对帮教的规定》、《加强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企业一线锻炼的规定》、《实践性课程校外兼职教师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定有效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5.教师教学竞赛制度。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微课、优质课竞赛和各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赛,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促进全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师基本素质。

6.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从教学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对每位教师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个人的评先评优、职称晋升等挂钩,每学年进行一次。《教师绩效考核》每年针对教师个人的教学情况进行一次绩效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通过教师教学工作考核,着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以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7.听课制度。《听课制度》明确要求院两级领导干部经常深入课堂听课,检查一线教学情况,了解教风、学风。《听课制度》规定了院两级领导干部每学期听课的节数。

8.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规定。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是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的基础环节。《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若干规定》明确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方式、检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这项工作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推进我校的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9.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要严格执行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坚持教学事故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政策宣传,严明教学纪律,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意识,维护教学工作的正常秩序。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严重教学事故的教师,按学规定执行。

10.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实施办法》、《奖学金评比办法》、《班集体综合考核实施办法》、《学生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办法、规定的实施将大大促进我校学风建设。

11.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树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加强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制度的实效性,为教学管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服务。

(五)信息反馈调控

以日常教学检查与专项评估为契机,以教学督导、学生教学信息员及用人单位为依托,加大反馈和调控力度,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1.常规教学检查反馈调控。将常规教学检查和定期教学检查相结合,及时查找和纠正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带有普遍性和全局性的问题要认真深入地开展总结研究,推动教学工作的持续改进。

2.数据平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质量工程提升反馈调控。充分发挥数据平台、人才培养工作评估、质量工程提升等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督促整改力度,切实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课教学评价反馈调控。客观评价教师课教学,发挥其正面导引作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水平。

4.教学督导反馈调控。坚持“督”与“导”相结合,健全督导运行机制将督导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二级学院或教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5.学生教学信息反馈调控。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除了有问题及时反映,于期初、期中、期末组织信息员填写日常教学情况反馈表,收集、整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反馈至相关学院或个人,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6.学生座谈会。二级学院、督导处分头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教、学生学以及学生的需求和意见,从而改进教学及管理工作。

7.人才培养质量反馈调控。与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建立稳定的协作关系,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向校外延伸积极开展毕业生质量的跟踪调查与分析工作,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看法以及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保持动态的适应性。

各二级学院(社体部)可结合本学院(社体部)的实际和专业特点,建立本学院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我校教学水平

 

201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