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后勤信息

大学宿舍文化内涵、功能及建设路径探析

2016-08-11 14:40:04 访问次数:1823

摘 要:宿舍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开展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从剖析宿舍文化的内涵结构入手,分析了宿舍文化的主要功能,针对新形势下的宿舍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想法。

关键词:大学宿舍文化;内涵;功能;建设路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充分彰显了文化的战略地位。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为大学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提供特殊支撑的同时,也强有力地补充和推动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宿舍文化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建设宿舍文化并使其在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一、宿舍文化内涵结构剖析

宿舍文化主要是指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由各自生活习性、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形成的具有相对共性的各种有形和无形文化的总和。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宿舍文化的内涵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宿舍文化的表层结构是基础文明。调研发现,大学宿舍内普遍存在着卫生脏、环境乱、大功率违章电器使用普遍、夜间晚归等现象,更有甚者,酗酒滋事、破坏公共环境和消防设施。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从安全稳定、身心健康等方面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基础文明的养成旨在通过对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综合整治与全面考评,对大学生正确为人观、做事观的教育与引导,夯实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保障。

2、宿舍文化的中层结构是学习风气。调研发现,大学生在宿舍内沉迷网络游戏、散播非主流文化、学业不及格、厌倦体育运动、热衷经商和兼职等现象较为普遍。学习风气的营造主要是指培育大学生对科学文化和时代前沿知识理论的求索欲和兴趣点,并把个人集中点和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摒弃不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从而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营造良好浓厚的学习风气,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核心支撑。

3、宿舍文化的深层结构是理想信念。调研发现,当前很多大学生缺乏政治信仰,缺乏理想信念,缺乏社会责任,缺乏生活动力,意志消沉、善恶不辨,言行放纵、生活奢侈,更有甚者在大是大非面前认识模糊、观点错误、立场徘徊,不能以一种正确科学的态度看待分析国内外大事。信念的铸就就是要从情感教育入手,如感恩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进而是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爱党跟党的远大志向,爱国报国的人生理想和爱校荣校的青春抱负。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是一个不可分割、不可脱离的统一整体。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形象的比喻为一个鸡蛋:表层的蛋壳是整个鸡蛋的基础保障,中层的蛋清是核心支撑,最深层的蛋黄是整个鸡蛋的尖端成分。

二、宿舍文化的主要功能

1、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有推动功能。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内在气质和外在精神的全方位展现,它渗透在大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各个领域、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大学生每天有很大一部分时间需要在宿舍中度过,需要在宿舍整体文化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度过。“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个优良的宿舍文化环境一定会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逐步引导大学生形成建设大学校园的自觉意识和自主行动。反之,则会成为腐蚀大学生心灵和意志的罪魁祸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

2、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提升功能。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大学生的“大集体(以级部和班级为代表)意识”呈下降状态,“小集体(以宿舍和社团为代表)主义”呈上升趋势,这在无形之中为宿舍文化建设提供了现实机遇,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构升级与内涵深化。

3、对实施实践育人有拓展功能。2012年1月10日,在教育部、中宣部和财政部等七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育人是大学的基本职能和终极目的之一,建设大学校园文化正是促使大学实现基本职能和终极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大学内现有的机制和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有更过的机会来进行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建设宿舍文化,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在宿舍范围内进行生活实践、情感实践和学习实践,以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实施实践育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对平安校园建设有筑基功能。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大学校园生活呈现出了开放性、多元化的特点,许多传统文化经典和美好道德观念受到冲击。与此同时,很多犯罪分子也借机混入大学校园和大学宿舍中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给大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帮助大学生从树立精神信仰、塑造崇高人格等方面出发,从而逐步增强大学生自觉明辨是非、自觉抵御诱惑、自觉弘扬正气的意识和能力,敢于同各种不健康、不正确的行为作斗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坚决维护大学校园的纯洁与高尚,为平安校园的建设夯实基础。

三、宿舍文化建设路径的创新性思考

1、坚持以点带面,发挥典型效应,做好阵地互动。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巨大、繁琐的工程,要建立点、线、面分步实施、整体互动的工作格局。要善于分解阵地、化整为零,最终实现化零为整的目的。要通过因地制宜,结合宿舍文化的三个结构层, 做好以“点”聚“点”、以“点”引“线”和以“线”带“面”。要逐步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改善阵地设施,优化宿舍硬件环境。同时还要善于发挥软环境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在基础文明的养成上,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发挥国防生的典型示范作用,把国防教育和宿舍内务教育常态化、机制化。要建立科学的宿舍内务评判和激励制度,并纳入大学生德育综合测评体系中。有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大学,还可以发挥美术艺术类学生的引领作用,以举办宿舍文化节为载体,着力提高宿舍内务的艺术美观感和视觉享受感,让大学生在优雅高尚的宿舍环境中养成自觉意识,共同推动大学生基础文明的养成。

2、坚持环境引领,浓厚学习氛围,促使风气内化。当今大学生都存着不同程度的叛逆心理,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充分依靠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组织、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和宿舍舍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尝试启用在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领域常用的项目化实施模式,打破传统思维和机制对学生本身的限制。

在学习风气的营造上,学校应依托宿舍楼综合文体活动室开辟学术空间,允许大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跨学院、跨专业、跨年级、跨宿舍,甚至跨学历层次组成各种学习小组、课题组或科技创新团队。学校应加强综合指导,增强宿舍文化内涵,提高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试图把大学生从网络、扑克、酗酒等陈旧落后、极不健康的宿舍生活方式中“解救”出来,让大学生走出懒散、封闭、狭小的生活格局,让更多的大学生在轻松灵活中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丰富自身的知识和情感阅历。

例如,2012年11月,为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团中央学校部联合联合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共同启动了“青春新智汇”百万学子寄语建言十八大活动,青年学生可以通过发表网络寄语的方式抒发表达对十八大的美好祝愿和期盼。可以借这个活动平台组织学生以宿舍或楼层为单位进行集体寄语或建言活动,让大学生在主动而为中逐渐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和意识,不断培养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进取心,自豪感与使命感。

3、坚持全局观念,做好协同联动,推动过程落实。在宿舍文化建设中要更加注重工作的整体性、连续性、统一性和协调性。宿舍文化的三层结构之间要穿插进行、协调进行。要根据宿舍文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分类实施、重点引导,以增强宿舍文化建设的时效性。以本科生为例,大一新生可以侧重表层结构,大二、大三学生侧重中层结构,大四毕业生侧重深层结构。

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机制。要始终坚持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宣传、学工、后勤等为牵头部门,共青团、组织、教务、公安、科研、基建等为协同部门,各学院党团组织为骨干部门。建立科学有效的源头部署、过程监控和行动落实制度,确保宿舍文化建设有一个优质良好的生态环境。

要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充分借助五四青年节表彰、优秀学子访谈等文体活动,学生会、社团联合会、雷锋精神学习研究会等青年群众组织和大学生艺术团、话剧社、记者站等校园文艺组织等多种“立体化”方式,通过事迹宣讲、校园媒体互动、编排文艺节目等方式加大对典型宿舍的宣传力度,让大学生切实感觉到宿舍文化建设的现实效果和无穷魅力。(王永东:学生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李宗海:学生社区服务中心生活辅导员)